物联网谋划未来“智慧”生活
物联网科技创新极大的影响未来社会建构,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性工程, 物联网建设在“十二五”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势必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。当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时,将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,使人们步入智能化时代。
物联网:“The Internet of things”(IOT)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,按约定协议,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,利用云计算、信息识别等智能技术,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、连接、互动物体的各种海量信息,分析、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,实现物品彼此 “交流”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。
“物联网”概念的问世,打破了过去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想。 “物联网”时代,物品的流动将与芯片、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,构建成一张全新智慧化“地球网络”。
温总理 “感知中国”讲话后,我国“物联网”研究、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高潮,江苏省无锡市率先提出建立“感知中国”研究中心,中国科学院、运营商、知名大学云集无锡共同协力发展中国物联网。
物联网技术架构:
感知层、网络层和应用层。
感知层——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,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湿度传感器、二维码标签、射频识别(RFID)标签、红外感应器、激光扫描器、气体感应器、读写器、摄像头、GPS等感知终端。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,采集信息的来源。
网络层——由各种私有网络、互联网、有线和无线通信网、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,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。
应用层——物联网和用户(包括人、组织和其他系统)的接口,与相关行业需求结合,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。
物联网模式:
一、应用模式:
对象智能标签。标识特定对象,用于区分对象个体。
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。获取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信息和监控特定对象的行为。
对象的智能控制。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和智能网络平台,依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、控制。
二、商业模式:
目前物联网的主要商用模式是客户自建平台、识读器、识读终端,租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通信传输。客户建设物联网应用主要目的是从自身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收集。
物联网实施步骤建议:
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具有规模性、广泛参与性、管理性、技术性、物的属性等特征,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,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扶助。
(1)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,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,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。
(2)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,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。
(3)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,由处理中心完成通信的相关计算。
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。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、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,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。
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:
“物联网”时代来临,人们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未来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层面将形成于四大产业群:行业应用产业集群、公众应用产业集群、共性平台产业集群、运营商产业集群。这四大产业集群构成了与物联网应用关联度最高的产业群体,并带动传感器、集成电路、软件等相关产业群进入高速发展期。
人们正走向“物联网”时代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。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,目前的技术还算不上成熟,只是作为技术储备阶段,具体的行业、企业已经认真开始对物联网进行开发谋划,某些领域已经初见成效。
我国正在高度关注、重视物联网的研究,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。如果在基础建设执行中,植入“智慧”的理念,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,近年内需要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,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,不仅有力的刺激经济增长,同时促进就业,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“智慧”基础设施平台。